4月2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分析》杂志执行主编成素梅教授做客我们翱翔灵犀学术殿堂,为师生们带来题为《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的学术讲座,深入探讨了知识生产自动化背景下社会面临的财富认知问题与劳动形态变革,并指出马克思财富观为应对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讲座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bevictor伟德官网承办,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长张云龙主持。

成素梅教授首先指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推动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转向智能文明。智能机器不仅替代传统劳动岗位,更通过“赋智技术”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从工具使用发展为双向互动,甚至深度融合,然而同样存在结构性挑战,工业文明遗留的“三大异化”在智能时代被进一步放大。当机器承担繁重劳动,人类虽获得更多时间,但若缺乏对休闲价值的正确认知,可能陷入精神空虚的困境。成素梅强调:“要做到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接着,成素梅教授系统阐释了马克思财富观的核心内涵,即财富的本质是人的能力发展与自由时间的积累,而非单纯物质占有。面对智能机器的普及,提出“人机合作”将成为新劳动形态的核心,并引用中西文化对“休闲”的诠释,强调其不仅是空闲时段,更是“恢复人性”的途径。她表示:“在文明的转折点开启新征程:重新理解休闲。”讲座最后,成素梅强调了塑造新劳动观的重要性,回到生活世界,重塑劳动观的过程,就是探索美好生活的层面。
本次讲座,师生们都有强烈的共鸣与感悟,与成素梅教授进行交流讨论后,张云龙作总结发言,表示成素梅教授的分享从自由时间入手,十分贴合时代问题,赋予了马克思财富观全新的意义,在面临现实中技术问题时提供了一个“有担当”的解决方案。
文:张淼煜
图:沈守涛
审核:耿云辉